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到底是什么意思?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意思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是一句非常经典且浪漫的诗句,它出自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邶风·击鼓》篇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实非常直接且深情,下面咱们就来细细解读一下。
“执子之手”,这里的“执”是握住、牵着的意思,“子”在古文中常用来指代你,这里特指心爱的人,“手”自然就是手啦。所以,“执子之手”就是紧紧握住你的手,这个动作充满了温柔与依赖,仿佛在说:“我要和你紧紧相连,不放开。”
接下来是“与子偕老”,“与”是和、跟的意思,“子”还是指你,“偕”是一起、共同的意思,“老”则是年老、衰老。整句话连起来就是:“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。”这句话里蕴含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,愿意与对方携手共度一生,无论风雨变换,都相伴左右,直到白发苍苍。
整句话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、至死不渝的爱情承诺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与浪漫,更是在平凡岁月中的相互扶持、不离不弃。这句话被无数情侣视为爱情的最高境界,也是许多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。
在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听到或说出这句话时,往往能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情感。它提醒我们,要珍惜身边的那个他/她,用心去经营和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,让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不再只是诗句中的美好愿望,而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。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出处?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这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诗句,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邶风·击鼓》篇。这首诗原本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,通过士兵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具体来看,《邶风·击鼓》全诗共五章,其中第五章的两句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最为人熟知。这里的“契阔”意为聚散离合,“成说”指立下誓言。整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无论生死离合,我们都曾立下誓言;让我牵着你的手,与你一起白头到老。诗人用质朴的语言,将战争背景下对爱人的深情与承诺娓娓道来,既饱含对现实的无奈,又充满对未来的期许。
从文化背景看,《诗经》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情感世界。而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仍被传颂,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类对长久陪伴与忠贞爱情最本真的渴望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这两句诗都常被用于婚礼誓言、情书或文学创作中,成为表达永恒之爱的经典符号。
如果想更深入理解这句诗的意境,可以结合《击鼓》的全文阅读。诗中前四章描述了士兵远征的疲惫、对家乡的思念,以及战鼓声中的迷茫,最终在第五章将情感升华到对爱人的承诺。这种从现实到理想的递进,让“执子之手”的誓言更具感染力。如今,许多人引用这句诗时,虽未必了解其战争背景,却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坚定,这正是经典的力量。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情感内涵?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,短短八字却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情感重量,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深入理解。
第一层:承诺的重量——以手为契的终身契约
“执子之手”的“执”字,原意是“紧握不放”,如同古人盟誓时双手交握的仪式感。这一动作将抽象的“爱”转化为可触摸的肢体语言,暗示着:从牵手的这一刻起,两人的命运便被紧紧绑定。而“与子偕老”的“偕”字更强调主动性——不是被动等待岁月流逝,而是主动选择与对方共同面对人生的所有阶段。这种承诺超越了现代爱情中常见的“试错心态”,更接近古代“山无棱,天地合”的决绝,体现了对关系永久性的坚定信念。
第二层:陪伴的深度——从激情到亲情的升华
这句话的动人之处,在于它跳出了“一见钟情”的浪漫框架,直指婚姻的本质。新婚时的“执手”可能源于心动,但“偕老”需要的是在柴米油盐中磨合出的默契:当容颜老去、激情消退,依然愿意为对方留一盏夜灯;当疾病缠身、行动迟缓,仍然能默契地递上一杯温水。这种陪伴不是简单的“在一起”,而是将对方的需求融入自己的生命节奏——比如记住对方吃药的时间,适应对方睡眠的轻重,甚至在争吵时也能克制伤人的话语。这种深度,是现代快节奏爱情中极易缺失的“慢变量”。
第三层:时间的韧性——在无常中坚守的勇气
“偕老”二字看似温柔,实则暗含对时间残酷性的认知。人生充满变数:可能遭遇战乱、疾病、贫困,甚至价值观的分裂。但这句话告诉我们,真正的爱情不是“永远不吵架”,而是“吵完架依然想和你一起看日出”;不是“永远顺遂”,而是“在逆境中依然愿意为对方多走一步”。比如,当一方失业时,另一方默默承担经济压力;当一方患病时,另一方学习护理知识。这种在时间洪流中始终如一的坚守,才是“执子之手”最深刻的注脚。
现代启示:如何让古老誓言落地生根
对当代人而言,践行这句话需要具体行动:每天留出15分钟无手机对话,培养“情感存款”;共同制定家庭目标(如购房、旅行),让“偕老”有具体抓手;在分歧时先问“我们”而非“你/我”,强化共同体意识。更重要的是,要理解这句话不是“必须白头到老”的道德绑架,而是“我选择与你共同成长”的主动选择——即使最终未能偕老,这份心意也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。
从《诗经》到今天,这句话始终在提醒我们:爱情最动人的部分,不是瞬间的火花,而是用一生写就的长诗。它要求我们既有牵手的勇气,更有走完全程的毅力,而这,或许就是中国人对爱情最浪漫的定义。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适用场景?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,原意是描述战友间的深厚情谊,后逐渐演变为表达夫妻间白头偕老的承诺。这句诗的适用场景非常广泛,核心在于传递长久陪伴与共同面对生活的情感,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说明,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其使用场景。
一、婚礼与婚庆场合
婚礼是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最经典的适用场景。无论是中式婚礼的誓言环节,还是西式婚礼的交换戒指环节,新人都可以用这句诗表达对婚姻的期许。例如,新郎可以说:“从今天起,我愿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无论顺境逆境,都与你携手同行。”这种表达既符合传统文化的浪漫,又能让宾客感受到新人对婚姻的郑重承诺。此外,婚礼请柬、背景板、纪念品等设计上也可以融入这句诗,增添仪式感。
二、纪念日与情感表达
在结婚纪念日、情人节等特殊日子,用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表达对伴侣的深情,能传递出“时间流逝,爱意不变”的温暖。比如,可以手写一张卡片,写上:“十年风雨,我们共同走过,愿未来继续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这种表达比简单的“我爱你”更显深沉,尤其适合性格内敛或注重文化内涵的伴侣。此外,在伴侣生日、退休等人生重要节点,也可以用这句诗表达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”的心意。
三、日常互动与细节关怀
这句诗不仅适用于隆重场合,也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。例如,当伴侣生病时,你可以轻声说:“别担心,我会执子之手,陪你一起康复。”或者一起散步时,牵着对方的手说:“真希望就这样执子之手,走到白发苍苍。”这种自然的表达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珍视的温暖,尤其适合长期相处的夫妻,能避免因熟悉而产生的疏离感。
四、书信与文学作品创作
如果你喜欢写信或创作文学作品,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是非常优美的素材。在情书中,可以用它作为结尾,比如:“你的出现让我的世界完整,愿我们能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共度余生。”在诗歌、散文中,可以结合具体场景描写,如“夕阳下,我们执子之手,影子被拉得很长,仿佛时间也为我们停留。”这种表达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,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永恒。
五、社交媒体与公开表白
在社交媒体上,用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公开表达对伴侣的爱意,既能传递幸福,也能收获祝福。例如,可以发一条动态:“五年前,你说‘我愿意’;五年后,我依然想对你说: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@伴侣名字”这种公开的承诺能增强彼此的信任感,尤其适合注重仪式感的年轻情侣。
六、需要注意的场景
虽然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适用性广,但需避免在以下场景使用:
1. 非亲密关系:对朋友、同事说这句诗容易引发误解,建议用“携手共进”等更中性的表达。
2. 分手或矛盾时:这句诗代表承诺,若在争吵中提及,可能显得敷衍或不真诚。
3. 过于随意的场合:如玩笑或调侃时使用,会削弱其庄重感。
总结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的核心是“长久陪伴”,适用于婚礼、纪念日、日常关怀、书信创作、社交媒体等需要传递深情的场景。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,保持真诚,避免滥用。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记录,这句诗都能让爱情更显厚重,成为彼此生命中温暖的印记。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类似诗句?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,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共度一生的承诺,是古典诗词中描述长久相伴的经典。若想寻找类似意境的诗句,可以从以下角度筛选,涵盖不同朝代与主题,既保留原句的深情,又展现中华诗词的多样性。
1. 直白誓言类
若追求与原句同样直白的誓言,可参考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中的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。这两句以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为喻,直接表达生死不离的愿望,与“执子之手”的坚定异曲同工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虽以“春蚕”“蜡炬”自比,却暗含至死方休的深情,适合表达持久不渝的爱意。
2. 时光相伴类
若侧重“与子偕老”中时间流逝仍相守的意境,秦观《鹊桥仙》的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值得参考。它突破空间限制,强调情感超越时间,虽非直接写白头,但“久长时”暗含长久相伴的期许。元稹《离思》中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以沧海、巫山为喻,虽写对逝去之人的怀念,却反向衬托出“唯一性”,可引申为对永恒之爱的向往。
3. 生活细节类
若想通过日常场景传递相守之意,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的“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”虽写梦境,却以“梳妆”这一生活细节,勾勒出平凡中的深情。范成大《车遥遥篇》的“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”以星月相伴为喻,将日常的陪伴升华为永恒的浪漫,适合表达细水长流的情感。
4. 豁达共老类
若追求更豁达的共老态度,可参考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的“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”,虽原意写求而不得,但“道阻且长”可引申为共同面对人生坎坷的决心。陆游《钗头凤》的“错、错、错!”虽为遗憾之叹,但其后“莫、莫、莫!”的无奈中,仍藏着对过往的珍视,可反向理解为“珍惜当下,共度余生”的警示。
使用建议
选择诗句时,需结合具体场景:若为婚礼致辞,推荐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,直接且喜庆;若为书信传情,可用“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”,含蓄而浪漫;若为纪念日赠言,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则更显深刻。引用时无需全篇,摘取经典两句即可,既保留诗意,又避免冗长。
中华诗词中,表达长久相伴的句子远不止此。从《诗经》的质朴到唐宋的婉约,再到元明的直白,每一句都是古人对情感的凝练。若想进一步探索,可翻阅《古诗十九首》或《全唐诗》,定能找到更贴合心意的诗句。
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英文翻译?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这句中文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,表达的是对长久爱情的承诺与期盼。如果要将它翻译成英文,需要兼顾诗意和情感传递。以下是几种常见且贴切的英文翻译版本,以及具体解析:
"Hold your hand and grow old together with you."
这个翻译采用了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。“执子之手”译为“Hold your hand”,直接点出“手”的动作;“与子偕老”则用“grow old together with you”,表达“一起变老”的含义。整体结构简单明了,适合日常使用,也保留了原句的温馨感。"I will hold your hand and walk with you until we grow old."
这一版本增加了“walk with you”的意象,强调了“相伴而行”的过程,让情感更加丰富。它适合用于婚礼誓言或书信中,传递出一种坚定且浪漫的承诺。"Your hand in mine, we'll age side by side."
这是一种更具诗意的翻译方式。“Your hand in mine”巧妙地表达了“执子之手”的亲密感;“age side by side”则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“一起变老”的画面。这种翻译适合用于诗歌或文学创作中,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。"From holding your hand to growing old together."
如果希望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,可以选择这一版本。它通过“from...to...”的结构,将“执子之手”和“与子偕老”连接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。这种翻译适合作为标语或短句使用,简洁有力。
选择翻译时,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来决定。如果是用于正式场合,如婚礼誓言,推荐第一种或第二种翻译,因为它们更注重情感的表达;如果是用于文学创作或诗歌,第三种翻译会更贴切;如果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,第四种翻译则更为合适。
无论选择哪种翻译,核心都在于传递出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所蕴含的深情与承诺。希望这些翻译能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这份爱意!